上一页|1|
/1页

主题:在故事的边缘及其他

发表于2014-07-24

王小波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在里面他谈到《看不见的城市》的写法:“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这么个故事:马可波罗站在蒙古大汗面前,讲述他东来旅途中所见到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是种象征,而且全都清晰可见。看完那本书做了一夜的梦,只见一座座城市就如奇形怪状的孔明灯浮在一片虚空之中。一般的文学读者会说,好了,城市我看到了,讲这座城市的故事罢——对卡尔维诺那个无所不能的头脑来说,讲个故事又有何难。但他一个故事都没讲,还在列举着新的城市,极尽确切之能事,一直到全书结束也没列举完。”

发表于2014-07-24

“讲个故事又有何难。”在一个资讯发达、经验贬值的现代社会,我们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搜集到很多故事,如果乐意,还能用清单的形式列举出故事的诸种原型,从而,讲故事不再是水手和农夫的专利,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隶属于工匠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技艺。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小说,不仅诞生于如本雅明所说的“孤独的个人”,在其最严肃的写作者那里,更多是源于对这种娴熟的故事流水线生产技艺的抗拒。

发表于2014-07-24

《唐人故事》是王小波最早的作品,这些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试笔之作,在同时代大多数应时小说已经褪色得不忍卒读的今天,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并还在对后来的写作者产生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日后“时代三部曲”的荣耀之前,《唐人故事》已经昭示出王小波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最值得珍视的才华,即虚构出一个完整世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王小波比后来的所谓先锋小说作家,更配得上现代小说作者的称谓,他们犹如纳博科夫所言的创世者,并不着急讲述一个富含寓意的故事和玩弄一些叙事学的花招,他们的志向,首先是赋予眼前的一团混沌以名称,用语言。

发表于2014-07-24

“书生抬头一看,发现已经走到深山里。和尚哈哈大笑,说走夜路有人谈话,真真是有趣。我们不如叫家眷车仗先行,自己在后面深谈。书生点点头,心里说:这样好多啦!我要是憋不住了,没人看见正好揍你。于是他们站在路边,让车辆到前边去。
此时月亮已经升到中天,山里一片银色世界。坡上吹着轻轻的风,又干净,又明亮,好像瓦面上的琉璃。月光下满山的树叶都在闪亮,在某些地方晃动,在另一些地方不晃动。书生想,这真是个漂亮的世界。老天保佑,我可别干什么不雅的事情。等到心里的奇痒平息,他就随和尚走去,继续谈到很多事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