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老苏州”拿老黄历“挑战”气象台

发表于2013-07-03

“黄历上标注7月中上旬出梅,为何气象台提前宣布?”  

 

 

 

出梅后盛夏“杀来”,我市逐日气温一路“扶摇直上”。继前日最高气温达到36.6℃后,昨日37.6℃的最高气温更胜一筹,创我市今年入夏以来的气温新高。市气象台昨天8时45分变更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近两日谨防中暑。

发表于2013-07-03

昨天有一位姓卢的“老苏州”致电本报热线,质疑“老黄历上都是标注着7月中上旬出梅,为何我市气象台已经宣布出梅了呢?”而且卢先生认为,近日出现的高温天气符合农谚“霉雨十天伏,伏里十天霉”(意思是说,梅雨期间会出现高温天气状况)的描述,所以梅雨还没有真正离开。针对卢先生的疑问和近日出梅、高温的气候现象,记者昨天咨询了市气象台的气象专家。

雨带位置“决定”梅雨时间

副热带高压“开启”炎热天气

梅雨在我国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的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黄梅雨”,且受天气影响,器物易霉,亦称“霉雨”。“黄梅天”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市气象台副台长陈飞介绍,简单地说,梅雨的出现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位置有关。常年来,雨带多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北面形成,典型的梅雨季是雨带影响下的连阴雨天气,当然历史上也有“空梅”和“枯梅”的例外情况;随着雨带北抬和副热带高压逐步从太平洋海面上内移控制大陆,天气开始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发表于2013-07-03

历书的梅雨时间出自天文推算

气象学根据多种科学指标判定“入梅”“出梅”

那么,历书上记载的入梅、出梅时间与市气象台宣布的时刻又为何不一致呢?陈飞解释说,因为在这两种入梅出梅的时间差异背后,使用的判断方法不同。

中国历书上梅雨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其梅雨期的时间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推算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算法。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根据这种算法,入霉总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且各地的出梅入梅时间都一样。

而气象学上对梅雨时间的判断则是基于大范围的天气环流形势,有降雨强度、持续时间、雨量分布、雨量距平百分率分布等多重数据标准。其计算指标相对复杂,但也更加科学准确,更有利于市民开展生产生活。“梅雨是一种气候现象,每年都会出现,但每年出现的时间和强弱情况总有不同,这就需要气象科学监测的手段。”陈飞说。

 

发表于2013-07-03

出梅后盛夏接踵很正常

今明两天最高温仍有36℃—37℃

出梅的气象特征即是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非常炎热。而近期,我市出梅后出现的高温天正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影响,由此看来,出梅后盛夏接踵而至也是正常的。同时,对比去年的天气情况,6月30日为出梅第二天,当日开始了连续7天的高温,与今年的天气形势相似。

市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我市将继续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热高温仍将持续。白天4—5级的西南风助势,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将持续在36℃—37℃左右。建议市民同时注意防暑和防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段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遮阳处。到了本周五,将有雷阵雨光临,届时高温状况才会有所缓解。

 

发表于2013-07-03

好热啊快熟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