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日均最高达200元 苏城惊现“房托”排队拿报酬

发表于2009-08-31

在昆山花桥做搬运工的姜先生向新闻夜班车反映说,昨天有个楼盘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说是要给他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

记者找到姜先生时,他正为一户人家搬运木板,老姜说,昨天一早7点多,他和几个做搬运工的同行正在路边等活,有个人自称是常发香城湾楼盘的工作人员找到他们,说可以提供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去排队买房子,每人白天100块,晚上150。老姜说,这200多块钱一天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赚,楼盘人员对他们有特别要求。

老姜说,他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之前也做过一次这种“房托”,总觉得不如干体力活赚钱,心里来得舒坦。

记者随后来到姜所说的花桥镇这家叫“常发香城湾”的楼盘,现场搭了棚子,里面少说有200号人。记者很快在人群中发现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一番询问下来,果然有两个是老姜的同行。


记者了解到,在常发香城湾排队的购房者大多来自上海,很多人3、4天前就在售楼处门口排队买房。常发香城湾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准备明天开盘,现在已经排了这么多人,销售人员的话里不无得意。除了雇佣这些农民工排队买房,让购房者非常愤慨的是,这里还有炒卖房号的黄牛。

做人不能太红薯 房托真的能托起房市?

前段时间,“红薯大叔”一词成为网络热词,在一些论坛上竟然出现“红薯党”的称谓,大有与“酱油”党相媲,风靡网络之势。而“红薯大叔”到底是何由来呢?

让我们先回到08年9月18日,在厦门有一个名为“红树康桥”的楼盘首次开盘,并且十分火爆。当时就有一位大叔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且拍下了照片。按照记者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这位大叔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采访的。而转眼到了09年4月18日,此楼盘又开盘进行销售,情况也如同上次一般火爆。又有一位排在购房者队伍第二的大叔被记者采访,在采访中这位大叔表示:“人出5万块买我的位置,我不卖。” 然而,这一幕却被眼尖的网友指认出来,这两位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接受采访的大叔竟是同一个人!尔后,这位大叔被质疑为“房托”,又因此楼盘名称为“红树康桥”,因此这位大叔便被网友们称为“红薯大叔”。

不巧的是,这位大叔的小外甥在网络上发现舅舅的照片被曝光。这位大叔便恼怒不已,四处喊冤,要求维权,并发生声明坚决称“自己决不是房托”。而“红薯大叔”的第一个发帖人的也声明,称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大叔就是托,只是担心在如今这个形势下,怕红薯大叔的一些张扬行为,被黑心开发商利用。而也有网友在跟帖中表明:“做人不能太红薯”。

此事,在厦门本地网友的积极参予下,也正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附:

红薯大叔的声明:

本人年过花甲,一生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从没做过违背良心道德的事。不想,祸从天降,被一些人造谣、诽谤、诬蔑,使我家庭不得安宁。我一个老人为女儿排队买房子,难道错了吗?请问说我是房托的人有什么证据?请你们拿出来。你们也有父母 你们这样诬蔑、谩骂一个老人,天理难容!08年9月20日,我正准备买房,因价格偏贵,我没有买,正好碰上几名记者在现场采访,所以拍下了你们看到的照片。前几天,特房降价,我认为可以接受,就排队买房。因为我退休在家无事,有时间提早排队,排了第二名。当时有人怕被别人插队,把排队的人录了像。所以又被拍了一张照片,这就是两张照片的来历。我绝不是房托!请不要再诬蔑诽谤我了!

“红薯大叔”的第一个发帖人的声明:

作为4月18号在开盘现场看到过“红薯大叔”的人,我声明以下几点:

1、我自己的帖子里没有说“红薯大叔”是托,我也没有证据说“红薯大叔”是托。关于“红薯大叔”的身份,我本人现在99%地相信以下“红薯大叔”的声明。因此,对“红薯大叔”这些天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要对他说声对不起!

2、但是“红薯大叔”,我很反感您在9月20号第一次开盘时作为购房者接受访谈。您想一想,在这房价压的大家都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您那“访谈”实在太不讨绝大多数人喜欢了。所以如果说关于“红薯大叔”这件事情上的对错的话,我的错是第一多的,“红薯大叔”的错的第二多的,各位有过激跟贴言论的网友的错事第三多的。

3、最后奉劝大家:以后开发商的楼盘开盘时,不要太张扬,不要接受媒体采访,别人照相时要把脸挡住。不然就会出现“红薯大叔”这种情况,被开发商拿来利用(就像第一次采访一样),被别人拿来讨伐。

发表于2009-08-31

房托和捂盘——开发商惯用的伎俩

雇一些貌似像买房者的人,在楼盘开盘时夹杂在人群中排队领号,将好的房子“扣押”下来,制造一种热销的“假象”,把不好的房子首先“营销”出去。这是开发商摸清了中国消费者喜欢“凑热闹”的心理,所想出来的 “招”。不得不说,这是高招,场面热闹壮观,大凡被人认为是热销的缘故。

“红薯大叔”是依托网络而被炒出来,网络中的事情真真假假,大家都喜欢闹一闹,有可能那位大叔的确不是房托。可是不论他是不是房托,都将“房托”这个潜在的群体和现象放到桌面上了,而且被广泛的探讨着。

其实很久以来,大家对于房托这一类人都是“容忍”着的,首先一个人是不是房托不会写在脸上,其次就算被抓住也就是小范围的道德谴责,我们拿这样的人没有办法,只能容忍。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之前楼市一片大好,大部分人对楼市也能够有整体的把握。现在的楼市动荡不安,涨涨跌跌,很多的消费者开始迷茫,不知道房价是会涨还是跌?只能跟着社会大流,大家往哪买房子,我就往哪儿买?而房托却和开发商将消费者这样的选择方向也给弄模糊了。消费者失去了方向,对于“红薯大叔”的怨气也就终于爆发了出来。

不过,开发商御用的这些房托捂盘等手法到底托不托得起房市呢?肯定是托不起的,市场不是单凭这样这个伎俩,几个“红薯大叔”就能够改变的。房市以后会不会回暖,也不是这个把几个月的销售状况能够决定的。或许,房托在一时会给开发商带来短暂的利益,但是做买卖讲求的是一个诚信,而不是欺骗。在此,也劝告“红薯大叔”们不要在助纣为虐了。

做人不能太红薯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东八里庄的张大妈近日又开始忙碌起来,同往年一样,她接受了东四环几个待销楼盘的邀约,组织一批老年人到几个售楼中心“签约”,一天管吃管喝还净挣50元。有时,她们还要到一些房展会客串“订房客”,前台刚签完单,后台随即拿钱走人。这是人民日报日前一则报道披露的。

当前“抄底团”、“购房团”频频活跃楼市,使得不少原本还在观望的消费者禁不住“诱惑”下了定金,有的媒体甚至用“小阳春”形容起了楼市的“回暖”。从热到冷,走下“神坛”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正在经历一段特殊的时期。消费者们在观望,因为他们渴望着房价的走低,开发商们则不断地“救市”,以期高价格的持续。其中一些急不可耐的地产商就用起了“房托”、“抄底团”等欺诈式营销手段,企图营造房产市场“春暖花开”的景象。殊不知这样的“托市”虽可换来一时销量的增长,却并不能维持长久。

 

像张大妈这样的“房托”现在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当下楼市低迷萎缩的大环境下,“房托”、“购房团”似乎成了市场内的“潜规则”。这些地产商营造的乱象肆意扰乱着消费者的视听,却又一路畅通无阻,这其中,有关监督执法部门沉默和不作为似乎难辞其咎。

其实说到底,房价的高与低,是市场供求所决定的,每个消费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至于买不买房,更应是一种理性的消费。想靠“房托”骗人,是不可能在“寒冬”里“托”出所谓的“小阳春”的。

红薯大叔们——房地产市场的“致命砒霜”

开发商这种“营销手段”,是欺诈式营销,和街头卖“羊皮大衣”的小贩玩的是一套把戏,借助托儿营造的人气,期待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能让自己赚得钵满盆溢,只是,开发商难道不怕受罚吗?从否定房地产泡沫,到营造房地产市场“春暖花开”幻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开发商并没有理性反思。大家都希望房地产市场回暖,但消费者期待的是价格理性回归,而一些开发商却期待“暴利致胜”,一些开发商到如今依然希望“

硬撑”与“死扛”,咬住暴利价格底线不放松。说到底,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要靠开发商自救,而不是让人喷饭的“双簧戏”。用托儿等欺诈营销手段,并不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灵丹妙药”,恰恰相反,那是“致命砒霜”,损害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整体公信力,而今,房地产开发商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稀缺得紧。从房地产市场的远景来看,开发商提高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抛弃暴利企图,才是自救的正道。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