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苏州开发商——谁先降价谁受益

发表于2005-08-25
如日中天的楼市突然的从高峰上摔下来,延续两个月的考验,成交量急速地萎缩,不论是一手房或二手房无一幸免,印证了股市的“量先价行”的理论。在上涨的过程中,成交的数量是先到达顶峰的,当销售量下降时,价格的高峰已过,这次的组合拳显然发挥了拉下景气的效果,即使不采取行政措施,五年来的持续上升,已成强弩之末,政府的临门一脚,加速了楼市走向下坡的轨道。 

 景气回头非易事 

 房地产的景气循环历经高峰、下挫、低谷、复原四个阶段,目前刚过了高峰,进入下挫阶段,整体表现的是向下的趋势,因为成交量变少,成交价调低,供应量变多。2000年以来所批的土地都集中来上市,市场一旦说多了,就说明很长的一段时间会过多,要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绝非易事。政府的政策、银行的贷款、税费的调整,都对买卖双方和开发商构成不小的压力,要想翻身,除非这些条件松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房地产的市场,不利的因素已大大的多于有利的因素,央行又建议推行现房销售,取代目前盛行的期房销售,万一执行就更加重了开发商的难度,开发商面临的不是多赚少赚的问题,面临的是赚赔与否的问题。 

 少赚还不如现赚 

 在不景气状况下,多赚不如少赚,少赚不如现赚,不是降不降价的问题,而是如何降的问题。降价若能刺激景气、增加资金回流的速度、缓解银行催款的压力,当然降。但是,不少开发商在想,如若无效,招数用尽,岂不全面崩溃?对前期客户无法交待,岂不更糟?一动还不如一静,来个以逸待劳。采取这种策略,也是目前苏州市场上部分开发商的写照。绝大部分开发商仍不敢降,少部分开始降,而大部分的开发商采取的是明不降暗降的优惠策略,送车位、装潢、契税、无理由退房、固定时间打折、会员打折、获赠5-10m2空间等等不一而足。 

 谁先降价谁受益 

 开发商不肯轻言降价,但是,到底该不该降,必须区别对待:降价有降价的条件,不降价也有不降价的条件。应该降而不降就错失机会;不该降价而降价,损失的是利润。起码要保住这条命,因为在全面下挫的情况下,早降晚降都得降,谁先降价谁受益,而且要降到打动人心的地步,但高于成本才行,少亏是赢。 

 最宜降价是新盘 

 最能降价的是尚未开盘的新楼盘,将原来预期的高利润往下调,才比较有效;而已经卖掉6-7成的就不必急着降了,尤其是近尾盘的话,应稳如泰山,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较为有效;比较尴尬的是刚开盘不久,不上不下的楼盘,才卖出2-4成,进退两难,高不成低不就,前怕狼后怕虎,比较麻烦。 

 逆势上扬行不通 

 在不景气的时候,好地点、好品质的楼盘比较抗跌,会上涨的除非是有特异功能的楼盘,凤毛麟角。关键时刻强调的是去化顺畅,而非赚取超额利润,大多以安全为考量的重点。若强调高品质来个逆势上扬,所创造的利润往往不及所冒的风险。如果此时有开发商胆敢口出狂言,一定非常的少,因为消费者一下子不见了,所有的需求都隐藏起来了,不管是真需求或假需求都不出手了,你又如何? 

 或有人认为目前不降,因为降也无用,不如等今年九十月份市场回暖时再说。这也是一种可能,但是,可能的是销售会好一点,但是价格是不可能上调的,届时,卖得好的,仍以降价的居多。识时务者为俊杰,该降价的、目前不降价,届时风险更大。因为时不我待,九十月份市场集中供应,量体更大。湖东的楼盘已抢先一步,城南也不约而同地点燃战火,这两块区域有楼盘上半年4600元/m2卖得热火朝天,现在的二期已调整为4300元/m2。两处的卖价都设定在4300元/m2,岂非巧合?小面积、低单价、低总价,是票房的救星。谁先降价谁受益,应该要知道,只有在市场上扬的时候,才是“谁先开口谁先输”,问题是现在行得通吗? 

 促销应打组合拳 

 促销的策略也非降价一途,必须打组合拳才行,因为各楼盘的定位不同、位置不同、同类型供应量、楼盘的大小、户型、面积各有所异,必须就产品、价格、销售、广告等四个条件来全面考量。知己知彼,就不同的楼盘加重其权重来努力,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才能得出比较稳妥的方案,绝非随便简单的降价一项就能见效,各位开发商们,“Are  you  ready?” 

(杨肇锋苏州兆丰不动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表于2005-09-0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