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未来两三年中国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

发表于2004-09-21
一位中国政府高级经济学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显露降温迹象,但政府可能在两三年内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举措,以寻求解决体制问题。

这位经济学家周四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9%,通货膨胀将为4%左右──均在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他表示,政府本轮紧缩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让经济指标达到某些特定目标,而是要解决导致近几年增长和投资大起大落的某些根本性结构问题。这位经济学家还表示,他预计央行在短期内不会加息。

他说,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升温时往往不会过热,开始降温时也不会过冷。中国需要调整经济体制,以避免大起大落,因此实行本轮宏观调控的时间将更长一些。但他表示,政府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逐月表现相应地调整整体政策。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猛增9.7%,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所称的钢铁、水泥和房地产等投资过热领域的推动。这其中许多投资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驱使,他们往往会向银行施加压力,让银行对某些并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但却颇受地方政府青睐的项目提供贷款。去年,中央政府开始著手抑制过度增长,包括收紧信贷、禁止过热领域的新项目上马等。

中外经济学家均表示,最近的经济数据证明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度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周四公布,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30.3%,至人民币3.22万亿元(3,890亿美元),1-7月份的增幅为31.1%。

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著陆”不仅关系到本国社会稳定,而且将对外国投资者以及全球商品市场产生严重影响。但对中国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体系中的无序投资问题,这也是有关当局认为经济大起大落的首要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上述经济学家表示,政府正在修改土地出售程序,整治坏帐累累的金融体系,因为土地和信贷是多数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拍卖出售商业用地,以避免有时导致废墟工程和腐败现象的内幕交易。政府已经开始责令有关部门对他们的投资决定负责。此外,监管部门也已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禁止银行向那些尚未获准的项目发放贷款。为抑制某些行业过热,政府对这些行业的很多项目乾脆停止发放许可。

虽然这位经济学家并不参与制定利率,但他表示,他预计近期不会上调利率。他说,从很多方面来看,加息时机并未成熟。但政府不能放松对投资的行政监管,否则在体制完善之前投资可能再度失控。

这位经济学家表示,在行政控制的同时加息很可能使经济难受重负。但他认为,如果经济数据继续改善,政府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略微放松对投资的行政管制,为小幅加息留出余地。

瑞银(UBS)驻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称,虽然经济似乎正向“软著陆”迈近,但这并不意味著中国政府很快会放宽投资,放松投资限制还为时过早。他表示,未来几年内钢铁或汽车制造行业可能会清楚地看到产能过剩局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