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现在的苏州女子为什么嗓门都那么大

发表于2005-02-24
一个人是不可能还乡的,无论精神,还是肉体。生活就是马前泼水。也不可能重游。没有故园,没有旧地。就是有故园和旧地,我想还是无法还乡或者重游。这看上去有些形而上,但我向来对形而上毫无兴趣。我在山塘街上玩,坐在文昌阁临河窗前,觉得像做梦,就不免胡思乱想。

从新民桥上下来,我一时不知道身在何处,看到崭新的楼头廊下,还有一座房子的外墙面斑斑驳驳,心里方开始踏实。我对同游的老何说,留点痕迹才好。老何说,这个是做不出的。我们两个人就看斑斑驳驳,心情几乎是在博物馆里看古画。我的心情几乎是在博物馆里看古画,不知道老何的心情是不是也几乎是在博物馆里看古画,忘记问了。

文昌阁是山塘街上惟一一家书店,据说它的经营路子是卖古往今来写苏州的书,和苏州人写的书。一排书架靠墙而立,店堂里亮着灯,灯装在竹笼里,朦胧得仿佛树荫中的黄莺儿。我一直在找朱长文的《琴史》,没见到,就去临河窗前坐下。那里的桌椅设计得像吧台,别有风味,坐在那里,就是别有洞天,窗外河水一块,在断断续续的阳光下,厚得如丝绒。我想喝酒了。一位身披紫衣的侠女,水面上行走如风,手里托着银盘,银盘中竖着大大小小酒瓶,到我窗前她停下了,任我挑选。我说我只喝啤酒,她就消失了。一千年前的古人喝的是新丰美酒,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人喝的是绍兴黄酒,我只喝啤酒,在侠女看来有点新潮,也有点像现在的山塘街,于是水面上只有一阵风,嘟嘟嘟嘟开来大轮船。大轮船是开不进来的,由于河道狭窄,现在的游船个头又偏大一点,所以在我看来,就与大轮船没什么区别。应该把摇橹划桨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具体的细节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比如机器游船到山塘街河道,就换乘手摇船。无非是利益的分配而已。因为山塘街河道狭窄,而两边又都是百尺楼头,噪音被闷在里面,像水发鱿鱼一样被发大了。

出文昌阁,过新民桥桥洞,山塘雕花楼隔壁有家小饭馆,坑坑洼洼地终于在山塘街上找到一家饭馆。饭馆老板很健谈,我就与他闲聊。他说他们家以前——那当然是一九四九年以前,是做糖果炒货的。山塘街上都是店铺。我说你怎么开起了饭馆?他说糖果炒货的利润薄。我问他会做粽子糖吗,他说他们家就是做粽子糖的。把饴糖砂糖同熬,熬成了糖浆,倒在青石板上冷却,青石板有这么厚,他比了比手势,我估计是一尺左右。他说然后拿些糖浆到白铁皮上像揉面粉一样地揉,揉成了长条,用把大剪刀斜剪,就成粽子糖。松仁粽子糖在熬糖浆时加入松仁,松仁要事先焙熟;梅酱粽子糖是把梅酱搓成一长条,夹进去。他说他们家以前还开油镬氽慈姑片

又回到文昌阁附近,戏台,水码头,救火会,绍兴会馆。苏州人的气量真大,绍兴会馆里陈列的简直是一部绍兴简史,不知道为什么没涉及到周氏兄弟。鲁迅当年也住过绍兴会馆,尽管是北京的绍兴会馆,但天下会馆都是一样的。绍兴会馆隔壁有家黄酒馆,这个我有点兴趣,却偏偏门锁高挂如一条咸鱼。透过玻璃望望,桌子椅子太多了一点。

走过通贵桥,我竟然没认出这就是通贵桥。我以前是很喜欢通贵桥的,看来苏州的影响力在我身上正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的只是通贵桥下的流水吧。

后来与老何在怀古阁喝茶,怀古阁是家古玩店,老板娘姓吴,同老何认识。三个人聊着天,老板娘说话轻声轻气的,像在绣片上穿针引线。我很奇怪现在的某些苏州女子为什么一开口嗓门都那么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