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就业及收入情况简析----城市居民基本情况调查系列报告之一

发表于2004-11-23

 
 
 
 
    近期我们在市区范围开展了1500户“2004年城镇居民基本情况”调查,其中,有效调查样本数为1387户家庭,总人数3926人,平均每户家庭2.83人。现依据调查资料对就业状况作简要分析如下:
    在1387户家庭中,共有各类就业人员(包括退休再就业,下同)1661人,平均每户家庭有1.2人,调查当月总收入(包括各种工资、津贴和单位各种补贴等,下同)为260.56万元,人均1568.69元。
    1、从性别看:男性就业人员和人均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女性。此次调查的男职工968人,人均收入1747.14元;女职工693人,人均收入949.50元。男女职工数之比为1.39:1,收入比为1.85:1。
    2、从就业年龄看:26-40岁是就业的黄金年龄,正值精力最旺盛,身体最强壮的年代。因此,在这年龄段不仅就业人数最多,而且收入也相对较高。
    其中26-30岁,就业人数234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4%,人均收入1751.41元,高出总体平均水平182.72元。31-35岁,就业人数312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8.8%,人均收入1986.79元,高出总体平均水平418.1元。36-40岁,就业人数295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7.8%,人均收入1626.19元,高出总体平均水平57.5元。26-40岁以外各年龄段的平均收入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详见下表: 
  

    3、从受教育程度看:调查资料显示,拥有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就业者是目前就业者的主力军,两者相加的人数占全部就业者人数的54.3%,大专以上的就业者占32.51%,处于中等学历的中专生就业者的比例仅占9.27%。同时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收入愈多的趋势。详见下表: 
  

    4、从就业单位类别看: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只有10.84%,集体企业更少,只占3.97%,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的就业分别占18.6%、18%和15.23%,正日益成为就业的主渠道。私营企业的职工平均收入较低,比总体平均收入水平低17.34%,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高出总体平均收入水平的22%和8.9%,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高出总体平均收入水平67.33%和9.2%。详见下表: 
  

    5、从就业部门类别看:本次调查就业职工所涉及调查类别有29个。其中有16个部门(占全部就业者33.5%的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超过总体平均水平。
    ①按部门类别中就业人数占比排序, 就业人数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7.63%,其次是居民服务及其它服务业占9.69%,第三是批发和零售业占7.59%,第四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5.06%,第五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5.06%。
    ②按部门类别中人均收入排序,收入最高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会计类人均2895.45元,其次是国际组织人均2500元,第三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包括国家机关、群众社团及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均2498.25元,第四是证券业人均2175元,第五是保险业人均2110.53元。
    从部门类别的调查反映出,行业收入较高的是会计、金融、保险、房地产业,这些行业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专业性强,要求就业者的教育文化程度高。一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行业由于所需知识甚少,工作主要是提供体力,技术含量低,因而平均收入较低。
    6、从单位职业类别看: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平均收入达3505.45元,是总体平均收入的2.23倍,占就业人数的9.3%,最低的是占就业人数37.4%的工人,平均收入只有987元,比总体平均收入低37%,只占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平均收入的28%。
    目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已逐步打破,分配方式正发生可喜的变化。一是收入差距总体上正在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较充分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调查资料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下,人力资本、技术要素、资本的拥有者,靠自己的劳动和投资先富起来无可厚非,但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部门的不合理高收入问题依然突出。女性就业人数少,而且平均工资偏低。具有中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相对缺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