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天堂相遇时,何必谈房子!

发表于2011-10-25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论房子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个故事的原创者已很难考证,但它的影响力之大却举世罕见,尤其是在中国,它几乎重塑了几亿人的价值观。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故事最初流传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那时,伴随着住房商品化运动的开展,房贷按揭业务作为西方舶来品在中国兴起。众所周知,中国人有“量入为出”的传统,以尽可能不借钱的稳妥方式过日子。但是,开发商修建的大量房子要卖出去呀,银行也要大力拓展存储业务啦,咋办?中国和美国的两个老太太在天堂谈房子的故事就应运而生。先是商业杂志刊登,后是文摘期刊转载,继而是理财专家推介,最后是民间口口相传。就这样,两个老太太的故事深入人心,潜移默化,逐渐颠覆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的生活价值观,中国人也开始大手笔地向银行贷款,“寅吃卯粮”地超前消费了,首当其冲的便是按揭买房。于是,中国的住房商品化运动顺利推进,一直火爆到2010年。

如今回头看,你不得不承认,两个老太太促成的按揭买房潮流,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之一。它在推动中国房地产商品化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物极必反,当这个故事被过度宣扬后,其消极影响便日益凸显。以当下的中国为例,开口必谈房子,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一道畸形的风景线。找工作、找对象、找发财机会,无不以房子为目标或前提。在房子问题上,中国人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了!

几天前,我请几个年轻的80后朋友吃饭。席间,他们又谈到两个老太太的故事,颇为感叹。感叹的理由是,中国人活得累,美国人活得轻松,你看那个美国老太太活得多潇洒,虽然借钱买房,但她在自己的房子里享受了一辈子!我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美国人的确比中国人活得轻松,但决不是因为他们善于买房子,优良的政治制度、清洁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态、无功利色彩的宗教信仰、简单的人际关系等,才是他们生活得相对轻松洒脱的主要原因。如果将房子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便会心为物役,甚至沦为房奴,有何轻松潇洒可言!

正如乔布斯所言,每个人都会死去。因此,最有价值的活法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心灵的指引,去做一切让自己真正感到有趣的事情。房子能实现这一点吗?对某些人也许可以,但绝对不是唯一答案。

两个老太太故事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它设置了一个陷阱,那就是即便死后到了天堂,人和人之间值得一谈的话题,也就是房子而已。因此,无论怎么谈,无论谈话者是两个老太太,还是十个、百个、千万个老太太,其交谈的最终结果就是:诱导人们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地为房子而奋斗。其实,在天堂相遇,值得谈论的话题可多着呢,爱情、亲情、友谊、读书、写作、旅游、足球、水果、茶道等等,都远比房子有趣且有价值得多。

不要在丘比特射箭时谈房子,不要在缪斯把盏沉醉时谈房子,不要在给父母捶背时谈房子,不要在陪伴孩子散步时谈房子,不要在多年难得一聚的同学会上谈房子……日后进了天堂,更不要站在天堂门口谈房子,以免挡了其他灵魂的道。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的生命财富,反倒会更加丰盈。朋友,你说呢?

发表于2011-10-25
发表于2011-10-25
支持
发表于2011-10-25
发表于2011-10-25
现在还是买不起
发表于2011-10-25

买房难 难于上青天

发表于2011-10-25

环境决定的,没办法!

发表于2011-10-25
发表于2011-10-26
有钱人居然说房子是白菜
发表于2011-10-26
引用:马骝不开心在2011-10-25 13:47:50写道:原帖
现在还是买不起
 
 加油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