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政府开始反击海外游资 战场就在地产领域

发表于2005-03-17
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海外游资炒高了中国几大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并表示要对此做出反击。

国家外汇管理局宣战国际炒家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3月10日在北京表示,中注资本流入中存在的投机问题,外汇管理部门和其他宏观经济部门正就此进行调查,并将对违规行为作严肃处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发现,在有的沿海城市,海外个人购房一人多达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明显带有投机性质。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对这一部分投机行为进行反击。

郭树清同时表示,希望各地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意识,不要盲目追求引进外资数量,否则可能“后患无穷”。

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郭树清委员说,人们都注意到,去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额高达2067亿美元。从总体上看,大量资本流入是正常的、合规的,是市场因素作用的正常反映。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担心。

第一,在外债方面,去年末中国外债余额2286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50亿美元,增幅18%,为多年来所未见。其中,短期外债增长更快,去年末占中国全部外债的比例已超过45.6%,较上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

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远大于短期外债余额,因此中国总体上并不存在偿债风险。但对单个企业来说,由于其短期债务较多,不排除将来集中偿付时可能出现偿付困难,而当各种不利因素聚集起来之后,形成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也是可能的。

第二,在资本项目方面,去年出现大量海外个人到中国境内购买房地产的情形,其中一些明显超出了购房自用的范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现,在有的沿海城市,海外个人购房一人多达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明显带有投机性质。

第三,在贸易和直接方面,也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就是说,从表面看是贸易活动或直接,但实际上是用来购买人民币资产或者房地产,进行投机。甚至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假外资”。

郭树清表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宏观经济部门正在就资本流入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严肃处理。

郭树清还披露,去年净增加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有:吸引外商直接606亿元,海关统计的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项下企业多结汇少购汇比往年多增加300亿美元,外债增加35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100多亿美元,个人转移和收益及其他达300亿美元,证券100多亿美元。此外,还包括国内机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收益、汇率变化形成的收益,以及金融机构调回的资金。

海外游资拉高京沪房价

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家外汇管理局所指沿海城市,其实就是不点名批评上海。

在过去2年时间中,市场一直流传着千亿美金的国际游资在炒作上海的房地产的传闻,而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也一直保持狂飙突进的态势,一路,短短几年时间内涨了两倍多。一方面,上海出现楼盘供不应求,买房常常需要排队抢购的异常景象;另一方面,房价却又高得让普通市民无法承受,大多数上海市民辛苦挣钱,不吃不喝要攒30-50年才能买一套勉强安身立命的房屋。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中国刚刚成长起来的富裕阶层喜欢集中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房置业;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空前规模的海外资金在投机上海房地产市场。这些海外游资通过炒作上海房地产获利外,还可以通过人民币的预期来套取高额利润。

大量住宅被外来富有买家买走,而本地居民却无力购房,因此很多上海市民开始抱怨说上海已经不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

事实上,出现类似现象的,不仅限于上海一城一地。在北京、广州、深圳等中国经济发达区域的核心城市,都出现一边商品房供不应求,一边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的奇怪现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调查,海外游资炒作中国境内房地产,主要以两种形式运做,一种是以个人名义在中国境内以10套,数十套的规模买入房产,拉高价格;另一种是以贸易活动或者直接的名义,暗中却用做购买房地产资产。

面对在中国境内炒作房地产的国际游资,郭树清强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在中国的企业,都有遵守中国外汇管理法规的义务。他说,资金流入是涉外经济的重要部分,希望各有关方面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共同努力,一道抑制投机资本。

郭树清强调,不加区分地引进外资可能“后患无穷”。他说,投机资本在当地地产,把价格抬得很高,一时看着很繁荣,但其实对改善环境没有好处,因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会带动整体生活和商务成本的上升。是,这对当地的金融机构、企业甚至居民个人意味着很大的风险,一旦泡沫不能持续,就会造成巨大亏损。
发表于2005-03-17
发表于2005-03-17
发表于2005-03-18
上一页|1|
/1页